近日,我國建設的世界最大單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的重要設備——反射面單元面板,開始在貴州省黔南州進行現場拼裝。在這臺有全球第一“天眼”之稱的射電望遠鏡上,約30個足球場大的反射面面板及鋁板結構件全部由中鋁公司供貨,這是我國鋁加工企業在天文射電領域的“首秀”。
對于本土車企而言,應對車身輕量化的最大的挑戰應該是在過去20年,我們以跨國車企為師,從抄襲模仿到正向開發,剛剛掌握了金屬車身的設計和制造工藝,就迫于節能減排壓力被裹挾進了車用復合材料時代。這一轉變絕非簡單更換替代材料,而是需要適應全新的新車開發流程。
車身輕量化是個有意思的話題。
10月18日,北美最大的車身輕量化復合材料制造商——美國賽史品(CSP)公司與中國青島威奧軌道集團成立的股比對等的合資企業(賽史品威奧)在唐山正式開業。該合資企業的成立,標志著中國將迎來代表世界汽車未來的復合材料車身輕量化時代。
數據表明,汽車每減重10%,燃油經濟性可提高6~8%;復合材料比鋼材最多可減重30%。1970年世界轎車平均自重為1580千克,1995年減至1270千克。中型轎車平均自重則從1980年的1520千克減至2000年的1230千克。2009年,美國確定的中型轎車的中長期減重目標是1000千克以下。
CSP進入中國市場的時機拿捏的很準:其一,作為全球第一的汽車產銷大國,中國的環境壓力已達臨界,霧霾污染倒逼汽車節能減排,車身輕量化是避不開的技術選項。其二,發達國家的汽車節能、排放法規不知比中國嚴多少倍,包括車身輕量化、發動機排量小型化在內的新技術已成為跨國車企新一輪的競爭制高點,中國市場不可能置身其外。CSP的復合材料在美國“三大”車型上已經相當普及,現在來中國投資建廠,其中是否也有著美系車的配套要求呢?
CSP在開業現場的展品表明,目前車用復合材料在性能上已經完全可以取代金屬材料運用于汽車的車身覆蓋件(前機蓋、翼子板、側圍)和車門、車頂、后備箱蓋等車身結構件,以及內飾件、座椅、空調、水箱、散熱器等內部結構件,在耐高溫、耐腐蝕、抗疲勞等方面更勝一籌。在安全方面,復合材料在發生碰撞后的高強度和優異的吸能、潰縮特性毫不遜于金屬車身;在工程特性方面,復合材料還有三大優勢:一是模具成本僅為金屬沖壓件的1/4;二是可將復雜的結構件一次注塑成型,一個散熱器就可合并27個沖壓組合;三是可直接進入主機廠的涂裝線,與其他車身金屬件共線完成噴涂工藝。
當前跨國車企都快要讓歐盟、美國的排放法規“逼瘋”,同時又要拼命壓縮成本、卻又不能降低安全和質量標準,壓力之下,它們又何能拒絕這種理想的復合材料呢?據CSP提供的數據,目前在成熟汽車市場,單車復合材料的平均使用率為128~178千克,而中國本土品牌的單車平均使用率不到50千克。
CSP的年產能7.8萬噸,新成立的合資公司規劃產能2.4萬噸,中國市場的分量可見一斑。那么CSP將給本土車企帶來什么機遇?本土車企又將面臨什么樣的挑戰?此次一汽、上汽、北汽現身合資公司開業典禮,引發媒體想象。合資公司中方高管透露說,該項目從立項到開業歷時三年,前期調研做的非常扎實,與潛在客戶的洽談進展順利。
Copyright ? 2015 深圳市環塑化工原料有限公司(環塑集團深圳總部) 版權所有 粵ICP備15046149號
地址:深圳市寶安區西鄉街道共和工業路107號華豐互聯網+創意園A座五樓548號 網址:www.sedatelab.com
電話:400-6655-688 傳真:0755-85269122